音響系統的成長﹣砍掉重練!

2008年9月:音響系統的成長﹣砍掉重練!

(一) 由零開始, 選甚麼最重要?

玩了hifi一年,心裡面對聲音及要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決心賣掉整套naim+proac, 即是由零開始再次建立自己目標的系統。其實已心中有數追求甚麼, 於是跟從傳統的次序 — 先選定喇叭!

三路是我現時的堅持, 已經接受不到書架 “爭D野” 的感受!其次, 我開始最重視訊源了!所以想盡可能升級CDP。當時有2、3部心儀的品牌型號,都over了budget,只是我的性格就是這樣, 心中有個要求、知道要這個級數的器材才能達到那個要求,我就不想 “將貨就價” 的為了符合budget而選低過要求的型號,寧願不買住,買的話便要達到今次升級要求的水平。

 

(二) 訊源的緣份 Oracle CD-1000

其實沒有就是沒有!買不起達到要求的CD盤,低過要求的又接受不到,弄至這段日子只有一直的苦惱, 接受不到現實……

但原來器材與用者能結成一對都十分講緣份,這時一位音響前輩竟然放售那部令我一度驚訝的Oracle CD1000 transport,但只是純盤需要加解碼,我對此類玩法還未認識,急忙找這前輩提出我的考慮及憂慮,幸好前輩一點不急,讓這訊源慢慢放售,向我解釋更多關於它的事情,而最後也對我說,如果這器材與我有緣最後都會走到我身邊,無緣便不會一齊。

 

我也盡快的嘗試去了解這東東, 剛巧另一位音友人借了前輩的解碼配他的CDP,我也試聽過發現效果理想,在好好整理過自己思緒後,面對現實我是買不起新機,最後決心大聲呼叫“我要放肆!”……

其他人可能覺得買二手器材平常不過,但其實我是第一次買二手器材的。我玩得唔化算,但我最喜歡拆新禮物的喜悅,也喜歡見證住器材由唔好聲到好聲的開聲過程,所以一向都買新的,今次我也花了很大的力氣去突破自己的習慣……

當天一車過將Oracle及MSB解碼搬回家,感激這位音響界的前輩及家人還一齊幫忙搬運,否則我一個人搬一定會斷腰的…. >.<

Related Images:

我的第一套HiFi — Naim 122x + 150X + ProAc-1sc

2007年9月:我的第一套HiFi–Naim 122x+150X +ProAc 1sc

 2007年9月,當年從沒想過買兩聲道hi-fi,只是想升級av-amp看影碟又聽聽歌,希望改善播歌的質素,預算購買當時剛推出的onkyo 905,怎料有次與一位sales傾談時他建議我如果用15k買av-amp,不如用10k買兩聲道的amp,只需要用5k買入門的av-amp能解HD音效便可,這樣播歌的質素反而更高!於是乎我開始四處參觀音響店並學習兩聲道系統是甚麼一回事。最後看中了Naim的nait 5i 大約就是10k。

毒海當然不會這樣簡單放過我,當我開始有naim這目標,又要考慮聽歌要用甚麼喇叭呢?又輪到揀喇叭的日子,聽說naim與ProAc的配搭不錯,去到音響店試聽這組合,起初是按目標試聽nait 5i 及ProAc studio110,但原來有8R更細緻美妙,可惜一大聲便拆,反而1sc表現高班很多,心動得很!可惜nait 5i推1sc有心無力,總是似有還無,店員又介紹我「前、後級」的好處!naim的前、後級,最低都要122x + 150x,結果,當然是忍不住out-budget數倍買了這個組合!

雖然金錢洒盡,但到了駁好線第一次開機時播出來的聲音,真是好得無比,從未在家聽過如此美妙的音樂,肉痛但值得!

 

一入naim門深似海,慢慢才學習到原來音響系統的source最重要,發現這組合缺少了一個CD player,如是者又跌入深淵,比較過CD 5i與CD 5x便覺得5i太蒙,5X 好多了,所以價錢也高了一倍……  還有之後發現naim最著重cap的,所以要加Flatcap等等…..

 

這是我碰上naim的故事。

Related Images:

DELL UltraSharp U3011 送來了! 我的30″ 新Monitor!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My first BIG monitor!

DELL UltraSharp U3011 30”

-IPS In-Plane Switching

-2560 x 1600 @ 60Hz, 16:10

-Dynamic Contrast 100,000:1

-7ms (gray to gray)

-1.07 billion colors

-12-bit internal process

-100% sRGB, 99% Adobe RGB

-Pre-Calibration Delta E < 5.0

-ZERO bright pixels guaranteed

-3 years Advanced Exchange Warranty

DELL U3011 開箱!

Dell的U3011在網上都有熱烈的介紹,但真正用家的分享不多,隨著使用新MacBook Pro,我也正準備買一個大尺吋的Monitor來配合,原意是U2711,但順便問問新鮮熱喇30吋 U3011的價錢,Dell的agent給我的quotation價錢低得難以致信,我甚至懷疑是報錯價,終於檔不住這誘惑訂下U3011了!

由confirm order到今天收到貨前後只有9天,算是非常快捷了。

1. 首先要除下底部共4個卡位,便可以整個上蓋打開了!

2. 打開後就是這樣,已經完整的有底坐及插了一條DVI線,估計是方便隨時插著試機。

3. 機身以外付隨的有校色報告、安裝說明及光碟、VGA、Display Port、USB、電源線。

4. 說大又好像不算十分巨大,與我的MacBook Pro 15”及iPad放在一起,不算大得很誇張。

5. 接駁Mac機的方法,最好是使用Mini Display Port to Display Port cable,蘋果沒有賣,只可以找3rd party。

6. 差點忘了還有SoundBar,樣子相對U3011是很細少了。

7. SoundBar由Monitor取電,聲音也由Monitor傳給SoundBar。

8. SoundBar的光芒。

9. Display Port支援聲音的傳送,系統會自動加了一個聲音輸出裝置U3011,很方便。

10. 開機! 初體驗2560 x 1600的畫面!

Related Images:

初試Mac Server – Mac Mini Server (mid 2010)

My first Mac Server:

Mac Mini Server

2.66GHz core 2 duo

4GB DDR-3 RAM

Dual 500GB Drives in RAID-0

Mac OS X Server (Snow Leopard) 

Mac Mini 2010 mid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數年前Mac突然棄用PowerPC而轉用Intel CPU,也第一次推出BootCamp讓PC user可以一機兩用,我就因此買了一部21” iMac,但用極都不慣MacOS,很多我工作需要的程式那時都沒有Mac版,常常要用BootCamp轉回Windows,最後弄至設定每次開機都是boot Window,幾乎等於買了一部Mac外殼的PC,結果是賣給了別人。

數年後的mid 2010幾款新Mac機外型及規格再次吸引著我,而且因為這幾年來Mac更廣況地進入家庭,軟件比以前更普遍,所以能代替PC的能力也高了,於是這次終於可以真正棄PC而直接用Mac了!

再進入Mac世界第一部購入的是Mac Mini Server。喜歡它的一體成型外殼,有兩個500GB硬碟可以讓我設定為RAID-0令速度加快很多,而Snow Leopard Server本身都要賣$3888,現在一部7千多元的Mini Server便可包含一切,感覺是學用MacOS X Server的好時機。

若單用RAID-0是很危險的,因為隨便一個硬碟損壞便會失去所有資料,不過我一直習慣使用NAS為所有電腦定時backup,所以boot disk用RAID-0便可安心發揮它速度的好處。

Mac Mini Server預設並不配置keyboard及mouse,是的,其實只要能夠找到remote它的另一台電腦,或隨便找一個usb keyboard及mouse先來設定好它,之後它的確沒有接keyboard與mouse的需要,我這台機平日都只是接了電源線及network cable,總共兩條線,非常簡潔,感覺這才是Mac應有的style,當然若果連network cable也不用,只使用WiFi便更簡潔,但檔案存取的速度便會低很多,因我整個家裡的網絡都是使用Giga Ethernet的,電腦與NAS頻繁抄寫檔案也需要高速的連線。

Related Images:

我的新Macbook Pro 15” core i7 256GB SSD Hi-Res AG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雖然Mac Mini細小慳位,但它的core 2 duo CPU始終跑不快,連我用了數年的PC也跑得快過它,又沒有 iLife等等,真的比較適合做”Server”多過做日常的工作,加上工作開始需要使用到notebook了,便開始留意MacBook,最後選中了15寸的MacBook Pro。由於預設的配置很多地方都不合自已的要求,唯有在網上購買CTO自選配置!

首先決定用15” 的顯示,但要提升至Hi-Res 1680×1050桌面才勉強夠用,我很怕反光,所以要配置為Anti-Glare。

要發揮新notebook的速度,當然要選 core i7,再配以8GB的memory。硬碟 Boot 機即使用了RAID-0都不太快的感覺,所以另一個重要的是大改進就是配置256GB SDD Drive。開機時間短至只需要10秒多。

My first MacBook:

MacBook Pro 15”

2.66GHz core i7

8GB DDR-3 SDRAM

256GB SSD Drive

15” Hi-Res (1680×1050)

Anti-Glare LED-backlit display

Relate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