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新的藍色Nokia Lumia 800!

預訂了近1個月,原本的12月12號推出日都冇貨,要等到昨晚終於取到藍色的Lumia 800新機了!

開個小箱先。 盒子不大,只是稍為大過機面的四方盒,裡面有些Quick Guide、一條傳輸線及跟機同色的保護套,加一個我覺得幾靚的叉機,因為個叉機就只係得個插蘇樣,幾特別!Nokia專門店直接購買,有優先維修咭。

點解冇部機o既?因為呢兩張相都係由我部Lumia800影的囉!用左1日,感覺好爽,仲順過用Android,動態hub好生動UI好正,我覺得當中的聯絡人整合係最傑出的地方,無論msn、facebook、twitter等等都自動整合到一個人的頁面唔駛開不同的apps來看,編排得好好,咁先至係「以人為本」。

DELL UltraSharp U3011 送來了! 我的30″ 新Monitor!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My first BIG monitor!

DELL UltraSharp U3011 30”

-IPS In-Plane Switching

-2560 x 1600 @ 60Hz, 16:10

-Dynamic Contrast 100,000:1

-7ms (gray to gray)

-1.07 billion colors

-12-bit internal process

-100% sRGB, 99% Adobe RGB

-Pre-Calibration Delta E < 5.0

-ZERO bright pixels guaranteed

-3 years Advanced Exchange Warranty

DELL U3011 開箱!

Dell的U3011在網上都有熱烈的介紹,但真正用家的分享不多,隨著使用新MacBook Pro,我也正準備買一個大尺吋的Monitor來配合,原意是U2711,但順便問問新鮮熱喇30吋 U3011的價錢,Dell的agent給我的quotation價錢低得難以致信,我甚至懷疑是報錯價,終於檔不住這誘惑訂下U3011了!

由confirm order到今天收到貨前後只有9天,算是非常快捷了。

1. 首先要除下底部共4個卡位,便可以整個上蓋打開了!

2. 打開後就是這樣,已經完整的有底坐及插了一條DVI線,估計是方便隨時插著試機。

3. 機身以外付隨的有校色報告、安裝說明及光碟、VGA、Display Port、USB、電源線。

4. 說大又好像不算十分巨大,與我的MacBook Pro 15”及iPad放在一起,不算大得很誇張。

5. 接駁Mac機的方法,最好是使用Mini Display Port to Display Port cable,蘋果沒有賣,只可以找3rd party。

6. 差點忘了還有SoundBar,樣子相對U3011是很細少了。

7. SoundBar由Monitor取電,聲音也由Monitor傳給SoundBar。

8. SoundBar的光芒。

9. Display Port支援聲音的傳送,系統會自動加了一個聲音輸出裝置U3011,很方便。

10. 開機! 初體驗2560 x 1600的畫面!

初試Mac Server – Mac Mini Server (mid 2010)

My first Mac Server:

Mac Mini Server

2.66GHz core 2 duo

4GB DDR-3 RAM

Dual 500GB Drives in RAID-0

Mac OS X Server (Snow Leopard) 

Mac Mini 2010 mid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數年前Mac突然棄用PowerPC而轉用Intel CPU,也第一次推出BootCamp讓PC user可以一機兩用,我就因此買了一部21” iMac,但用極都不慣MacOS,很多我工作需要的程式那時都沒有Mac版,常常要用BootCamp轉回Windows,最後弄至設定每次開機都是boot Window,幾乎等於買了一部Mac外殼的PC,結果是賣給了別人。

數年後的mid 2010幾款新Mac機外型及規格再次吸引著我,而且因為這幾年來Mac更廣況地進入家庭,軟件比以前更普遍,所以能代替PC的能力也高了,於是這次終於可以真正棄PC而直接用Mac了!

再進入Mac世界第一部購入的是Mac Mini Server。喜歡它的一體成型外殼,有兩個500GB硬碟可以讓我設定為RAID-0令速度加快很多,而Snow Leopard Server本身都要賣$3888,現在一部7千多元的Mini Server便可包含一切,感覺是學用MacOS X Server的好時機。

若單用RAID-0是很危險的,因為隨便一個硬碟損壞便會失去所有資料,不過我一直習慣使用NAS為所有電腦定時backup,所以boot disk用RAID-0便可安心發揮它速度的好處。

Mac Mini Server預設並不配置keyboard及mouse,是的,其實只要能夠找到remote它的另一台電腦,或隨便找一個usb keyboard及mouse先來設定好它,之後它的確沒有接keyboard與mouse的需要,我這台機平日都只是接了電源線及network cable,總共兩條線,非常簡潔,感覺這才是Mac應有的style,當然若果連network cable也不用,只使用WiFi便更簡潔,但檔案存取的速度便會低很多,因我整個家裡的網絡都是使用Giga Ethernet的,電腦與NAS頻繁抄寫檔案也需要高速的連線。

我的新Macbook Pro 15” core i7 256GB SSD Hi-Res AG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雖然Mac Mini細小慳位,但它的core 2 duo CPU始終跑不快,連我用了數年的PC也跑得快過它,又沒有 iLife等等,真的比較適合做”Server”多過做日常的工作,加上工作開始需要使用到notebook了,便開始留意MacBook,最後選中了15寸的MacBook Pro。由於預設的配置很多地方都不合自已的要求,唯有在網上購買CTO自選配置!

首先決定用15” 的顯示,但要提升至Hi-Res 1680×1050桌面才勉強夠用,我很怕反光,所以要配置為Anti-Glare。

要發揮新notebook的速度,當然要選 core i7,再配以8GB的memory。硬碟 Boot 機即使用了RAID-0都不太快的感覺,所以另一個重要的是大改進就是配置256GB SDD Drive。開機時間短至只需要10秒多。

My first MacBook:

MacBook Pro 15”

2.66GHz core i7

8GB DDR-3 SDRAM

256GB SSD Drive

15” Hi-Res (1680×1050)

Anti-Glare LED-backlit display